艺人网(Yiren.tv)讯 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16日《云上梯田》参加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一共经历了375天、9000个小时、540000分钟,也许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年多的时间不算长,但在刘嵩导演看来这一年多时间也不算短。这一年他们披星戴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年咖啡成了续命神器,速效救心丸变得必不可少;这一年的春节,他们面对着视频陪伴着彼此,心里想着年后排练的细节。为了创作,他们一群年轻人,第一次感受了贵州这按沃土的热情;为了作品,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相聚的时光;与其说为了排练,倒不如说为了理想,为了还原那些真实的事件,为了诉说贵州底层人民的故事,因为这部戏他们全力以赴。
刘嵩导演曾参与过APEC会议,参加过北京奥运会的开幕仪式,参加过天安门国庆70周年联欢晚会,但是这次任务却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仅仅一年左右的日子,《云上梯田》一共经历了10余次采风,采访基层乡村普通百姓上百余人,开了将近700场主创研讨会,剧本更改了将近40次。剧目创作的压力不单单在于时间紧任务重,更是因为现实题材的剧目在表达上的创作难度。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还要融入大数据技术、非遗文化、民族文化,形成属于《云上梯田》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做成一部拒绝喊口号和假大空,能够真实反应现实生活,贴近人民生活的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有生命力的优秀民族舞台剧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刘嵩导演并没有因此退缩,因为他对贵州这边土地足够热爱,他想向大众讲述贵州少数民族儿女最真实的故事,他想将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内化于《云上梯田》中,让《云上梯田》代表贵州向全国观众发声,让全国各族同胞都和他一样能感受到贵州这片土地上的生机勃勃。
刘嵩导演说:“贵州是全国乡村振兴的缩影,贵州是全国的大数据中心,贵州是少数民族歌舞的海洋。”这也是他为什么接下这部作品的执导筒的原因。在贵州多彩的文化艺术中,刘嵩导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导演风格,那就是用最朴素的语言讲最动人的故事,用最真实的人物刻画最平实的事件,在歌舞的欢歌笑语中催生出温暖人心的眼泪,那种呼之欲出的感动,在剧目中慢慢涌动,不声不响却难以忘怀,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由于《云上梯田》题材的特殊性,任何的错误都是不被准许的,于是刘嵩导演和他的团队成员将自己变成了乡村振兴中一个个平凡而又真实缩影,他们将自己变成了剧中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用心去体会贵州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感受贵州在乡村振兴中的艰苦卓绝,体味贵州这些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每一次采风,导演组的所有成员都不遗余力,他们有时越过山丘,找寻海阔天空的心境;他们有时深入谷底,感受着高压下的畅快淋漓。据他口述,每一次的采风不单单是对节目的责任,更是对他们心境的一种磨练。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部作品,更是要把这件事做成一个有意义的事情,要用方寸舞台地展现贵州几十年的沧桑巨变,要用自己的力量向全国各族同胞展现贵州的魅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他做这部剧最大的体验,精品总要有推到重来的过程才能涅槃重生。还记得《踩曲》片段他们前后一共修改了6版,从舞台艺术的角度来说,“曲”远远没有“踩”来的重要,一个踩字“难倒”了他们导演的所有人,并不是踩的舞蹈动作有多难,而是怎么“踩”好看,怎么踩才能体现出布依姑娘的灵动活泼,怎么“踩”才能在表现出制酒真实场景的同时展现出舞蹈艺术的魅力。最终在他们的不断尝试下,才有了现在这一版真实且灵动的新版《踩曲》。他们始终秉持初心,为了胸口那抹红色,为了头顶的那轮太阳,为了理想和信念,这条路,他们一直在用心走。
制作人兼编剧 张璋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本就是艺术。”
张璋导演说: “《云上梯田》这部剧对于我来说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因为我能感受到这部戏呼吸的幅度,它与我的生命是共生共振的。”这部戏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他饱含深情地表达,换句话来说,剧目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他对生活的感悟。“不想当制片人的演员不是一个好编剧”张璋导演说,对于他而言,他过往的经历是他最大的财富。
这部戏的剧本经历了将近20次改版,最后一版是他们导演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的,里面凝结了导演组所有成员的灵魂。张璋导演说,在写《心路》这个歌曲的时候,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四天,四天之后《心路》的歌词受到了导演组所有人的喜欢。“每一个字词都是我心血的凝结,书记胸口的那一抹红色,也是我心中的那抹红色。”没有感同深受的经历,不可能创造出如此扣人心弦的话语。张璋导演的话深深的打动着我,我和他说我最喜欢剧中兄弟情的片段,他听到后非常开心的笑了,但同时眼眶里也泛着泪花。兄弟情的歌词是他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字里行间讲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也就是他和总导演刘嵩之间的情感,在创作这个剧的时候他们总是争吵,但是都是在艺术层面的分歧,无论怎么争吵,最终张璋导演依然会尊重刘嵩导演的决定,因为刘嵩导演就是他最爱的弟弟,这部戏是刘嵩导演的梦想,同样也是他的梦想,所以他尽他最大的努力想把这部戏做到最好。
分红大会那场戏,导演组之间也是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的,有人想将分红与当下结合,用微信转账的方式进行分红;有人觉得直接用现金显的有些粗鄙,但是当他们收到朋友发来的视频时,他们沉默了,一大摞一大摞的钱直接放在桌子上,书记直接发钱给每一个人,那一刻张璋导演突然感动了,没有什么比生活的直接更加能打动观众,分红的片段也就因此诞生了。
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这样诞生的,所有人物的诞生都基于一个爱字,龙国梁因为对家庭的爱回到家乡创业;哥哥因为兄弟情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父亲因为父子情,最终选择支持儿子;书记因为对胸口那抹红色的爱,选择始终坚守;杨琦云因为对孩子的爱,选择用爱来守候。他们每一个人的一个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反应,都是导演组一个个深刻思考,反复斟酌的结果,体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张璋导演和我说,在一次下乡采风中,驻村第一书记的话使他感触颇深,“脚踩着地,肩顶着天,穷的抬不起头;背贴着地,胸顶着天,穷的翻不了身。”如果没有经历过,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语。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其实本是艺术,一个人的经历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生活不断磨练我们的意志,但也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希望,乡村振兴就在前方,复兴的路我们一起用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