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网(Yiren.tv)讯 “刷子李、苏七块、狗不理、张大力、酒婆、虞姬、贺道台、荣禄大人、巴皮、蔡二少爷、黄老板、俞六喜……”在一段快板声中,群像雕塑概念的奇人悉数登台,随着他们每人一句的经典台词,众所期盼的话剧《俗世奇人》正式开演!
该剧改编自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全书由54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各篇文字极精短,作品风格接近古典传奇色彩,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2018年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8年前,巨龙世纪总经理刘忠魁拜访冯骥才。凭借多年的演出制作直觉,他如获至宝地签下了这本小说的舞台剧版权。历经八年筹备,刘总集结各路“奇人”共同打造的传奇大戏终于揭幕了。而他记忆中这几年的创作历程,以及那些“俗”人“奇”事,更值得细细品味。
Q:冯骥才先生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有什么魅力,让您坚持把小说搬上话剧的舞台?
A:刚拿到小说的时候,我就特别感兴趣。一来我就是天津人,对天津的历史和冯先生作品觉得特别亲切。天津文化中除了儒雅,还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叫“哏儿”,就是好笑、有趣的意思,这种元素和特色深深地吸引着我。《俗世奇人》这部作品又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有些章节还收录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大家比较熟知,一提《俗世奇人》,大人小孩都知道,而且特别喜欢,这也是很好的受众基础。
二来,冯骥才先生在非遗保护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一直觉得,最能反应中国几千年文化特色的、最有历史价值的,恰恰是那些古典的、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俗世奇人》这出戏讲述的故事从明清时期持续到民国,跨越百年,其中所体现出的孔孟之道、仁义礼智信,以及戏中人物守信誉、好人品、讲礼仪的品德,都是需要传承的。
另外,中国的语言是博大精深的,《俗世奇人》原著的文字底蕴十分深厚,也有独特的逻辑性,这也是吸引我的地方。
Q:从小说到舞台剧的改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这个戏(的改编),说实在的,非常辛苦非常累。我们找了很多编剧,但因为故事太散,很多编剧都不敢接这个活儿。最后之所以选定钟海导演,一是因为我和钟导合作了11年,彼此很熟悉,他担任编剧和导演,做出了很多很不错的戏;二是因为他了解冯骥才先生的作品,了解天津独有的幽默。
而从制作人的角度来说,一个优秀的制作人其实要具备三要素:第一,要懂艺术、懂专业,比如舞美、服化道、编剧、班底团队的组建与演员的挑选等;第二,要懂市场,我制作的多部戏,上演都超过百场,反响也都很好;第三,要懂人情世故,在目前这样的市场情况下,如何统筹好整体局面,并果断做出决定,更需要预判性和判断力。
我做事有个习惯,就是先有结果后有过程。就像我们花了8年时间打磨这部话剧,在5年前定下演员,提前8个月选好剧场,这都需要制作人拥有丰富的经验。有一句话叫“逆事顺办”,所有的事都难免有酸甜苦辣,为了最后完美的呈现,制作人要考量权衡并果断做出决定。比如我们排练的剧场,是1:1复刻保利剧场的,花费很大,但能最大限度缩短所有演职人员的适应期。所谓有失必有得,就最终都是为了保大局、保成功。
Q:一台话剧的成功,除了故事情节要深入人心,角色的塑造也十分重要。这出戏成功刻画了敢爱敢恨的老板娘关二姐、线索人物泥娃娃大哥等人物,能否讲讲当初是如何确定刘敏涛等主演的?
A:我一直觉得,“选对人、做对事”是个原则性问题。选不对人,投入再多都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选对人,整出戏就成功了一半。
刘敏涛我是在五六年前就定下的。当时,我看了她的3部戏,《琅琊榜》《伪装者》和《欢乐颂》,觉得她是潜力股。现在,从票房还有观众认可度来看,我没有选错人。刘敏涛身上有北方人仗义的那种性格,对待事情也是精益求精,不怕困难。她的为人处世让我很是敬佩。
徐松子在《人世间》中扮演乔春燕的妈妈。她是执着的老戏骨,演什么像什么。我和她是20年的朋友,在刚看到这部作品的时候,我就跟她说“你就是我要找的徐氏酒婆”。
还有咱们天津人艺的艺术家们,巨龙世纪与天津人艺在11年间合作了5部戏,彼此感情非常深厚,也很默契。天津人艺的每一位演员老师都功力深厚、演技精湛,尤其是观众最喜爱的娃娃大哥。娃娃大哥的扮演者是天津人艺的“红鲤鱼”、话剧演员刘纪铭。扮演娃娃大哥需要演员与人偶同步,在排练时间非常紧凑的情况下,他真是天天晚上提着箱子在家里自己练习。别人需要花几个月时间达到的舞台效果,刘纪铭只用了十几天,他真的很用心,演技也很好。
Q:您觉得这部舞台剧的成功,最重要的是什么?
A:俗世奇人,就是过去的手艺人,现在的工匠精神。我觉得,这部戏要想做成经典,也得有工匠精神。所以,我们的团队找的都是最好、最专业的。
比如这次的舞美高广健老师,是《只此青绿》的舞美总设计。别人考虑的是省钱,我考虑的是要成为经典,是出好的作品。有一句话叫“红花要配绿叶”,绿叶不好了,光有红花也没用。
还有视频与话剧的结合,也是比较新颖的。这需要舞美和灯光有很高的配合度,要完美融合。
Q:您是北京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在文化产业领域深耕多年。您怎么看待未来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未来文化产业的期待又是什么?
A:我应该是同行之中年龄最大的。从业50年,我对这个行业特别了解,概括来讲,我觉得要发展文化产业应当做到三点:第一就是弘扬民族文化;第二是表彰那些做得好的;第三是对违反国家政策、违反行规的坚决打击。这样就能分出好坏。
另外,要扶植文化产业,应该支持民营企业,支持弘扬传统文化。中华文明5000多年源远流长,很多经典原创作品的题材都是很生动的。比如冯先生的这部《俗世奇人》,好看、好玩、又接地气。所以,我告诉自己,专注于做中国自己的东西,大有可为。